中国本科志愿填报

中国本科志愿填报 #

对于统招,流程往往比较明确,主要准备时间是高考后。而非统招,材料的准备时间是当年三四月份开始,因而建议提前准备。

关于学校的状况与跨性别友善程度,可以参考:

其中, colleges chat 亦提供了一定 出国相关信息择校细节

统招 #

对于绝大部分考生,统招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无论ta是否参加了下述的 非统招计划,如 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招生 等。因而我们建议所有志愿的填报都要认真对待。

注意部分专业存在「定向」、「委托培养(委培)」。定向生往往是以低分录取,但毕业后就业去向受到限制。委培是定向的一个子类,国家委培往往是希望毕业生前往比较艰苦的地点/行业;企业委培相对好一点,但毕业后也必须进入该企业工作。部分地区也会出现「国防生」、「师范生」等,填报前需仔细研读其条款,大部分情况下毕业后的去向都有较严格的限制。

分析前的声明与准备 #

在实际的录取中,分数不是决定目标高校的标准,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排名。比如同样的分数,在河南可能只能上一个211,而在同样考卷的广东就可以上一个985。原因是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考生数量非常多,而各高校给出的招生名额又不与考生数量成比例关系,因而考生多的省份更吃亏、考生多且各高中都在卷省份的考生更难受。因而,我们在这里不使用分数作为讨论主题,所有讨论都关注:你的排名、你所在省份今年的总考生人数、各高校的历年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人数。

我们做一点最初步的假设,可能和实际有一定差别,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 每一年高考的人数没有较大变化(即增长速度较缓);
  • 各高校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人数没有较大变化;

在以上两点假设下,我们可以使用过去两三年的信息来分析今年的趋势。

第一步:找一分一段表 #

部分地区是五分一段表、三分一段表等,为行文简洁,统称一分一段表。且因保护前n名学生,往往此类表格除表头外第一行是从几十名开始计数的。

首先,找今年的一分一段表,往往由该省份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然后找历年该省份一分一段表,建议至少找一年。若今年或去年的题目过难/过简单(容易影响排名分佈情况),可以适当多选一两年。

第二步:获得历年排名对应分数 #

虽然我们在一开始假设了「每年高考的人数没有较大变化」,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简化,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尝试用几年的数据来拟合一个线型模型(就几年的数据,就不要玩非线性了)。不过为了让更多的人,如非理科考生,能够理解本文思路,我们以最简单的模型,即常数模型(认为每年高考的人数不变)来进行接下来的分析。

然后我们去在第一步中获取的历年一分一段表中,找到你所在的排名对应的分数,然后将其记录在一个表格中,我们使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 Alex 在 2023 年高考,分数为 660 分,排名为 1,000 名。Ta 查询到在以往年份 1,000 名的对应分数,然后 ta 把表格做成这样:

年份 2022 2021 2020
排名 1000 1000 1000
对应分数 650 645 640
此处留空
多留几行

第三步:查询历年分数线 #

这一步可以通过各种的公开资料获取,比如搜索「XX大学 分数线」,网络上就会有非常多的公开信息,许多高考信息整合平台也会提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在不同省份、不同选科情况下的分数线。

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确定自己的学校与志愿了。部分高中会发一个很厚的手册,上面记载了一些学校代码、分数线之类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的话也不要紧,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国内高校排名等,来筛选出来分数线大致与你所在排名相对应分数相近的学校。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在线工具已经提供了这个功能,这样我们可以锁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其中应该包括:少量比你现在分数线要高一点的学校,但更多的应该是与你现在分数线相同或稍欠的学校。

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

对于跨性别者,我们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去权衡一下:是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但是学的专业可能是被调剂的(但也有大一的转专业机会),还是去一个可能相对差一点的学校,但是可以更容易的选择你所选择的专业。同时,你所在省份是是平行支援还是顺序志愿也会影响这个选择,如果是平行志愿,我们完全可以冲一冲,但如果是顺序志愿,第一志愿如果不被录取,风险将会提高。

尤其是,当您因为焦虑抑鬱等情绪而很难在大一时转专业、或因为同学的激烈竞争而没有把握能转专业成功时,这个选择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专业往往会直接决定您未来的收入水平,因而请多加考虑。

什麽样的城市更好?

同样,对于跨性别者,大城市往往可以提供更包容的环境、更丰富的医疗资源、更便利的生活、更容易找到的实习/工作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房租(因而会提升校外租房的成本和找房的难度)、较高的社会食物价格等。而往往非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往往分数线会更低一些,获得更好的大学文凭后,理论上也能通过校招等方式离开这个城市、进入大城市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总是没有本地高校便利。

因而,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我们在此根据不同的职业道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如果你在毕业后大概率会参加到私营企业的工作,那么尽可能前往二线及以上的城市,东部沿海优先;
  • 如果你希望在外资、合资企业发展,北上广深等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可能可以优先考虑;
  • 如果你希望以「自由职业者」发展,且非完全线上的职业(如不成为写作者等),北上广深提供了其他城市无法提供的极大的市场,且经济下滑后仍然有相当的活力;

结合上述两点,笔者会倾向于「专业 > 城市 > 学校」的重视程度,但同样,也必须说明,环境的变化较快,笔者读书的年岁较早,也不能保证这样的建议在未来仍然有效。但我们会联系近几年填报志愿的朋友一起来完善内容的,也欢迎大家提供意见。此外,关于如何找到专业的更多信息,可以参阅 中国专业分析与选择.

在选择中,我很想说,我们的专业选择要符合自己的兴趣,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 你在毕业后是否想要继续在学术界发展*,还是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工业界;
  • 未来是否容易找到工作;
  • 找到的工作是否对跨性别友好;
  • 你是否准备出国**;

*: 中国的学术界压榨、PUA、学术不端的行为比较常见,如果你要坚持走学术道路的话,可能硕士、博士仍然在中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如果能提前了解导师的口碑、做事风格,可以有效避雷。

**: 比如要前往美国,国防七校、军工六校、兵工七子等高校(含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可能就不要作为首选的院校,因为许多美国高校的招生部门对此类高校的毕业生会有一定的警惕。有传言,我无法核实真假:欧洲也可能会因为党员身份或国防军事相关高校的教育经历而拒签。

在查询到历年不同学校您所选择专业的分数线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完善我们的表格:

年份 2022 2021 2020
排名 1000 1000 1000
对应分数 650 645 640
A大学X专业 644 642 620
A大学Y专业 640 637 619
B大学Y专业 652 654 651
B大学Z专业 650 646 646
C大学Z专业 639 638 631

注意,有时候资料提供的可能是该专业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可能部分网站也会提供一些其它的数据,如平均分。谨慎选择参考标准,因为有捡漏的可能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最低分去考虑,而最高分的参考意义也不算大,所以怎么选择上述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也很难提供一个对任何分数段都有效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填报志愿 #

如果是平行志愿的话:到这一步,实际上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按照「冲、稳、保」三个类来填报志愿了。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在冲的学校中,是否能够选到我们所希望的专业是一个问题。在各平台都有不少人详细讲解了平行志愿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我不在此赘述。但总体来说,是按录取概率降序排名自己的志愿,即按照「冲、稳、保」的顺序填写。

平行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在平行志愿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因而,如果没有被志愿录取,且不接受调剂的话,学校会退回档案。此时,本科第一批志愿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学校都招到了足够的学生,因而在第二批中可以选择的学校就非常有限了。因而平行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顺序志愿现在基本不常见了。顺序志愿在是优先考虑第一志愿,若被第一志愿退档,则再填报第二志愿。同样的,大部分学校也是第一志愿就往往招到足够的生源,但出现空缺的概率比平行志愿要大一些。

非统招 #

非统招的各项都有一个报名日期,时间大约在四月份。也就是说,大部分材料的准备与填写需要在四月中旬前完成。

强基计划 #

2020 年,自主招生被 强基计划 取代。具体信息可在有强基计划的高校每年度的招生简章内获取细节,如具体的专业名称与学习方向、高考改革省份或非高考改革省份的选科要求。 若对此类专业需要有更多的瞭解可以前往该学校的主页或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以瞭解其课程结构与考核方式。举例:在学校官网提供的搜索中使用「统计学 培养计划」,使用搜索引擎则需添加学校名称,如「北京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培养计画」。

强基计划往往针对个基础学科,也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等,此类学科往往更偏理论、有一定的就业难度,但对学科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就业的角度来讲,需谨慎的考虑纯理论的学科。

关于如何准备五大学科竞赛,可能需要咨询当地重点中学的相关老师。对于信息学竞赛, 计算机科学-算法竞赛 条目中有所介绍,下面为引文,更多信息可以从上述连结中了解。

入门的话,刘汝佳的《算法竞赛入门经典》还是经典之作。此外,由许多爱好者(其中还有非常多跨性别群体)组织编纂的 OI Wiki 可以提供许多进阶的参考。

案例分析 #

具体来讲,在许多大学的实际操作中,强基计划招生也包含原来的自主招生。我们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方法 为例。

中科大将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分为两类:

  1. 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 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须获得以下奖项之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含)以上。

对于两类招生对象,中科大的入围条件也不同,由下可见,第二类考生相对更宽松。

  • 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须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我校依据高考成绩,按我校强基计划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
  • 第二类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即可入围。

在入围后,学校也会组织复试。两类考生的复试考核方法也不同:

  • 第一类考生:笔试科目为数学、物理,重点考察相关学科的基础素养;综合面试主要结合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和面试表现,重点考察兴趣志向、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 第二类考生,我校将依据其学科特长,组织相关专家单独进行考核。

强基计划的好处是:即便未被强基计划录取,考生也可正常参与该省后续个批次的高考志愿填报,即不会对志愿填报流程有任何影响(不排除意外情况,虽然目前没有出现过)。

对于第一类考生,强基计划是增加了你被该学校录取概率的另一轮考试。而对于第二类考生,由于ta们需要较多的高中时期的积累,如学科竞赛等,因而强基计划几乎是ta们的必由之路。

综合素质招生 #

综合素质评价和上述强基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素质招生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统招(不排除意外情况,虽然目前没有出现过)。因而,也可以作为一个并行的申请策略。 此外,综合评价招生也不像基本上只有基础学科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可以选择更广泛的院系,比如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土木、生物信息等。

综合评价招生中,高考成绩虽然还是比重较大,但综合能力和历史成绩也不容忽视。综合能力范围较宽,如从各种学科竞赛与实践中得出的动手能力,从观点与交流过程中表达体现出的思辨能力等。

案例分析 #

综合评价招生所复盖的学校范围很宽,从头部高校,到省属高校。因而,我们选取头部、省属高校各一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简章目录2022江苏省简章2022山东省简章2022上海市简章 为例。

所有操作基本为纯线上进行,如材料的在线提交材料、在线面试等。

提交的材料包含: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个人荣誉情况等。部分地区接受论文与专利。个人陈述可按照招生简章中有所提及的方面进行右侧重点的陈述。

综合面试,以确认考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的,无额外的笔试环节。可能考察的问题范围较宽,部分方面难以准备。我们列举一些可能在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对职业的规划如何、对学科的瞭解如何、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何、自己的知识积累如何等。

在不同地区,招生政策有一定差异。在江苏省与上海市需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合格以上,而在山东省额外要求成绩须在高中前10%。此外,山东与江苏的学费标准为16万元/人·学年,上海市价格为12万元/人·学年。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简章中,浙江大学表示论文和专利不作为报名和审核材料,而在上海市简章中没有此说明。

这个专业是否能转专业?能转什么专业?

以浙江大学为例,其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之间不能互转专业。不同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学院之间不能互转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综合评价招生章程 为例。

山东科技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只面向山东省内的夏季高考生源。因而非山东省的考生无法申请此项目。当然各省的省属高校也会有自己的简章,我们仅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进行分析,您可以参照您生源地省份的省属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进行选择。

在招生计划中,山东科技大学技包含电气工程、网络工程、海洋技术等工科专业,也包含日语、朝鲜语这两个语言类专业。

同时,山东科技大学的报名条件虽然规定的非常细緻,但完成难度并不高。此外,部分高中是愿意宽容的出具证明,以提高该高中的升学率/重本率等,当然自己能在课外完成是更好。

自然科学素养类如果只要求省级三等奖及以上,那么许多比赛的获奖难度并不算高。人文综合素养类竞赛中,也包含了许多高中时期就可以有老师进行培训或自学的项目,如英语、作文。同时,许多作文比赛也有许多范文和资料可以在网络或其刊物上获取,因而也可以降低学习成本。各种省级荣誉称号、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落款为「山东省XXX」的奖项也可以申请。从这个角度来看,到达可以申请的标准非常容易。而且从此章程来看,材料不在最终成绩中佔比,即理论上材料多寡不会影响最终成绩。但实际上材料可能会影响面试官对学生的印象,或隐含在面试成绩中,因而还是建议多准备一些、准备的层次尽可能高一些。

其它招生计划 #

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的未被以上大类复盖的计划,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有「少年班」。此类信息都可以从它们的本科招生网上获取。每一年的招生计划往往在上一年的年底开始就会陆续公布,因而如果要考虑非统招的话,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目标院校列表到本科招生网。


Copyright © 2023 by Trans in Academia!
Licensed under CC BY-SA 4.0
Designed by hugo-book, powered by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