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择 #
本科后申请硕士还是博士 #
很多国家都可以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博士,部分國家的博士是帶薪的,部分國家的博士雖然要繳錢但也提供許多研究助理(RA)和助教(TA)的賺錢機會。
而我们看到许多人的选择是先读硕士学位再申请博士,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 本科科研经历不够;
- 该学校偏保守,即非自己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歧视。
但如果您有科研经历、成绩也很好、同时也能提供行业中有话语权人物的推荐信,那麽完全可以申请博士试一试。毕竟硕士的学费如果没有奖学金或非全额奖学金的话,还是比较苦恼的。
此外,如果您希望找到工作,而不是在学术界继续生涯,硕士也能提供更灵活的选择,因为其只有一到两年。
但无论是申请硕士还是博士,都请对自己申请的项目、研究的领域做足够的了解,然后再定决心。
奖学金 #
LGBTQA+群体的奖学金 #
许多机构会提供受助者为LGBTQA+的奖学金,此处我们列举几个项目:
- Grad School Application Funding - ostem.org
- LGBT Scholarships Around the World - QS
- Scholarships & Financial Aid For LGBTQ Students - gograd.org
可以去广泛的搜索一下,关键词举例:
lgbt, queer, transgender, scholarship, [STEM, Science, Art, etc.]
大学奖学金 #
各大学会在入学前或入学后按成绩、表现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比如在美国词条下,有评论者指出「即使是硕士,足够奖学金能够把成本拉到欧洲水准」。
此部分的奖学金明细需要咨询学校相关部门。
研究方向奖学金 #
部分基金会会向一些潜在的研究领域提前投入资金来资助研究,比如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环境问题等。
部分机构举例:
从开始到申请 #
在选择大学中,最难的一步实际上是找到目前的成绩和就读学校匹配的目标大学范围。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告诉我们哪一个范围是我们所匹配的。
但除开这一步,我们还是能够完成相当一部分工作的。
第一步:选出国家范围 #
这一步主观性比较强,你可以结合我们的国家和地区介绍来给自己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这个范围不一定是死的,甚至它可能要比你最后选择的范围要宽泛得多,这都没有关係,你完全可以多画一点范围,从而增大你选择的空间。
第二步:学校列表 #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比如说各种的学校排名,这种榜单主要用来让你了解自己可以选择哪些学校,但请务必不要被排名所困,更重要的是自己活得开心、能在相对喜欢的领域做研究。比如: QS / THE / USNews / ARWU / CWUR 等等。排名并不能代表学校的实际水平,因为不同排名的侧重点不一样,部分侧重点可能是我们并不在意的,但是对于我们如果没有其它的信息来源的话,这个参考可能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同时注意它们往往每年都会进行排名,所以说可能您要注意去切换到最新的年份。您可能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指标:「教学质量」(对于非研究阶段的学习者)、「就业率」、「毕业薪资」等。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学校排名不代表学科排名,其学科排名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因素,尤其是要做研究的话。也可以通过一些学科排名机构看到,虽然这些机构同样不甚准确,但是它是免费的开放数据,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在这些排名当中筛选出你所喜欢的国家或几个国家的高校,比如可以做一个列表。列表当中包含了,你所要去筛选的所有国家。
第三步:项目列表 #
然后,我们要去找这些学校中,你所喜欢的专业/项目。
具体来说,我们要在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中搜索这个学校的名字,进入官网。找到招生计划或者是项目介绍,然后找到它们所有的本科/硕士项目列表。这样我们可以用筛选或者搜索的方式找到我们感兴趣的专业。
到这一步,你使用一个表格来记录所有的你找到的项目的详细信息。比如这个项目的语言要求、GPA要求、学分要求等。此外往往项目的页面上还包含了学费和奖学金的信息,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样,我们把所有学校的可申请项目整理出来后,若您处在本科的前期或者高中阶段你就可以按照项目要求继续准备;如果将要到达到申请阶段,那么也可以开始排除一些没有满足条件的项目。
第四步:正式申请 #
到这一步,我们或许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细节可以讲述了,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也就是可能要求提交的材料和阐述的内容也不一样。
祝大家申请顺利。